查看原文
其他

范仲淹预知时至:吾昨夜梦池中莲花皆作金色!

2017-09-16 江门叱石观音寺 观音赞


 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,范仲淹(989——1052)考取进士,从此步入仕途,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。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、军事、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。


  范公的母亲笃信佛法,长斋绣佛达20年之久。年少时,他曾拜高僧为师,发愤苦读于醴泉寺。母亲和高僧的言传身教,寺院中那晨钟暮鼓、诵经念佛之声,自然在潜移默化中给了他佛法上的熏陶。


  范公一生为官所到之处,必定造寺度僧,兴崇三宝。他与佛门高僧交往极多,仅见于诗文中的就有早年结识的释文光和广宣大师,还有琴中知音真上人、越僧长吉、吴僧真、元二上人等不下十人。他曾问道于琅玡慧觉禅师,且有偈赠予禅师,偈曰:“连朝共话释疑团,岂谓浮生半日闲。直欲与师闲到老,尽取识性入玄关。”


  范公在母亲去世后,恭请出家法师为母亲诵经超度,虔诚所致,竟然感得观世音菩萨化身出家人,为其母亲念诵《金刚经》半部。


  范公屡次作文表赞佛门高德。仁宗皇祐元年,天竺山日观庵善升禅师入寂,先生为其撰写塔记,表彰德行。


  范公还曾将自己的房舍捐献出来,改建成太平寺,延请浮山法远禅师住持。禅师入寂后,范公为其撰写碑铭。在碑铭中,范公赞道:


  呜呼远公,释子之雄。禅林甘泽,法海真龙。寿龄有限,慧命无穷。寒岩脊骨,千载清风。


  不独如是,范公与佛教净土宗更有着殊胜的因缘。据清朝佛教著作《角虎集》记载:


  时有宗道者,见雪窦后,超放自如。后忽自检居寿春,不出。常口念弥陀,以扫帚自净其居。公往见之……问曰:“如何是西来之意?”宗曰: “云开山月露,雨过竹风凉。”又问: “终日念佛,当过什么?”宗举扫帚作舞势。公豁然领旨,常修净业,以养圣胎。


  “以养圣胎”即是求生净土、存养莲胎之意。由此可知,范公在当时的一位名为宗道的法师开示指引下,常修净业,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虽然这位法师的引导方式颇具禅宗的风范,由于高僧善于洞鉴行者善根与时节,加之巧摄妙引,悟力超凡的范仲淹终由单纯参禅转入“终日念佛”的修行路径。


  宋仁宗皇祐四年(1052年),范公走完了他63载的光辉一生。


  《角虎集》中记载,临终之日,范仲淹对家人说道:“吾昨夜梦池中莲花皆作金色,即当随师西去矣。”由此可知,范公临终前便预知时至,梦见西方妙境界相,且知自己定当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

  范公去世之日,“四方闻者,皆为叹息”。民间各地建立祠堂,画像供奉。上至朝廷官员,下至普通百姓,无不如丧考妣,悲泣哀号。


  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”这样一句悲悯宏大、仁慈爱物的名言金句感动了历史上一代又一代人,这位“后天下乐”的仁者因为念佛,早早先于我们到极乐世界永享真实究竟的安乐去了,料想范公也定在西方日日心忧我等娑婆旧亲们——众生何事不思来?


 文/佛泉

本文摘自《净土宗》2016年5月刊


 ↓↓↓↓点击【阅读原文】直接进入"线上供斋"

佳文 | 把宇宙时光从138亿年压缩到1年,看的太震撼了!

梦极乐 证往生

守嘴不惹祸,守心不出错,写得真好!

往生纪实:不求长生求往生,一句佛号念即生

时时微笑念佛,每一念都改造命运

台湾一只小鸟被救后,天天喊“阿弥陀佛”(视频)

财富过重超过福报,就会克到婚姻和身体

【因果故事】吝 啬

一起一落是人生

【生命关怀】镜里的阳光

往生纪实:念佛不耽五欲梦 举世皆浊他独清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